大家好,赵国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,包括战国赵国起名也是一样,不过没有关系,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赵国和战国赵国起名的一些知识点,大家可以关注收藏,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,下面我们开始吧!
本文目录
战国时期的赵王叫什么名字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,战国时赵王都叫什么战国时期的赵王有六位,分别是:赵武灵王赵雍、赵惠文王赵何、赵孝成王赵丹、赵悼襄王赵偃、赵幽缪王赵迁、代王赵嘉。
1、赵武灵王赵雍
赵武灵王(约前340年—前295年),嬴姓,赵氏(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,故当称为赵雍,不叫嬴雍),名雍,赵肃侯之子,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,政治家、改革家。生于赵国首都邯郸。
赵武灵王在位时,推行“胡服骑射”政策,赵国因而得以强盛,灭中山国,败林胡、楼烦二族,辟云中、雁门、代三郡,并修筑了“赵长城”。
公元前295年(赵惠文王四年),已退位的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,死后谥号“武灵”。赵侯称王,自武灵王谥号始。
2、赵惠文王赵何
赵惠文王(约前309年─前266年),亦称赵文王,嬴姓赵氏,名何,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,赵武灵王次子。
其母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。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,并非长子。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。
周赧王十六年(前299年)五月,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,自称主父,但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,赵武灵王看到高大的长子向幼弟屈尊叩拜,心有不忍,在前295年封赵章于代地,为安阳君。
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、廉颇、平原君、赵奢等文武大臣,政治清明,武力强大。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,葬于赵王陵。
3、赵孝成王赵丹
赵孝成王(?-前245年),华夏族,嬴姓赵氏,名丹。赵惠文王之子,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八代君主。前266年即位,在位21年。
赵孝成王年幼执政,第一年便联合齐国退走秦军的进犯。公元前262年,韩国献上党郡与赵国,赵王贪恋土地,于是秦军进犯长平,赵军45万精锐部队惨遭俘虏坑杀,但战后联合其他诸侯国,进行战略动员,打败了秦军。晚年重用廉颇,多次战胜燕国,守卫赵国北方。
4、赵悼襄王赵偃
赵悼襄王(?-公元前236年),嬴姓,赵氏,名偃,赵孝成王之子,赵国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战国时期赵国国君,公元前244年―公元前236年。
公元前245年,赵孝成王去世,赵偃继位,是为赵悼襄王。公元前244年,派李牧攻打燕国,夺取武遂和方城。公元前242年,燕国派剧辛攻打赵国。赵悼襄王派庞煖率军抵抗燕军,庞煖击败燕军,杀死剧辛,俘获燕军二万人。
公元前239年,魏国将邺地割让给赵国。公元前236年,赵悼襄王派兵伐燕,夺取燕国貍阳城。战事还未结束,秦将王翦等趁机率军攻赵,夺取邺地九城。同年,赵悼襄王去世,太子赵迁继位,史称赵王迁(赵幽缪王)。
赵孝成王在位时期,实行货币改革,铸造“石邑”三孔布货币。
5、
赵幽缪王赵迁(?—前222年之前),亦称赵王迁,嬴姓,赵氏,名迁,邯郸(今河北邯郸市)人。战国时期赵国最后一位国君(公元前235-前228年在位),赵悼襄王之子,母为赵悼倡后。
公元前236年,正式继位,品行不端。屡遭秦国攻打,接连丢失宜安、平阳、武城、狼孟、番吾等郡。
公元前229年,秦国大兵压境,命令将领李牧、司马尚率军抵御。听信宠臣郭开谗言,杀害李牧,罢免司马尚,令宗室赵葱、颜聚代替,导致赵军大败,国破家亡。
受俘进入秦国,发配到房陵深山中,谥号幽缪。
6、代王赵嘉
战国末年赵悼襄王嫡子。悼襄王废他而立庶子迁,是为赵王迁。赵王迁八年(公元前228年)秦将王翦破赵都邯郸,虏赵王迁。他率宗族数百人奔代(今河北蔚县东北),称代王。代王嘉六年(前222年)秦将王贲攻代,被虏赵亡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赵国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赵武灵王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赵惠文王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赵孝成王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赵悼襄王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赵王迁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代王嘉
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后迁都中牟邑(今鹤壁),又迁至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),成侯时期又立邢为信都(邢台)。
赵国的第一个都城为晋阳,位于现太原西南,地处太原盆地北端,农业条件优越。公元前425年,赵襄子死后传位于其兄之子赵浣,为赵献子,赵襄子之子赵恒子赵嘉驱逐赵献子,迁都中牟。赵恒子于公元前424年死后,国人重新迎回赵献子,仍以中牟为国都。
中牟,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西部山城区一代,作为赵国国都仅有不到四十年时间,时间较短,影响也很小,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南鹤壁曾经是赵国的国都,但中牟作为赵国国都期间,赵国正式获得周王室的认可,成为诸侯。公元前403年,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,赵国正式建立。
赵国从中牟迁都邯郸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内乱,公元前387年,赵敬侯即位,前386年,赵武公之子公子朝作乱,赵敬侯于是于迁都邯郸,当然,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中牟相对当时赵国疆域来说太偏僻了,离齐国、魏国边境也太近。
自公元前386年成为赵国国都,至前222被秦所灭,邯郸作为赵国国都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。
在邯郸作为赵国国都期间,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成长为能与强秦抗衡的强国,邯郸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赵国还曾设别都信都,位于今邢台市,设于赵成侯时期(前355年)。信都是赵国重要城市,赵魏之战中,邯郸沦陷,赵国以信都为基地坚守三年,收回邯郸。秦末,赵国复国后就以信都为国都。
扩展资料:
赵国的都城有过三个迁移,先是在晋阳,再是在中牟,最后是在邯郸。这三个地方中,晋阳在今天的太原一带,中牟在河南鹤壁一带,邯郸在今天河北邯郸附近。
赵国频繁迁都的原因是赵国的开国君主们的意思。
在三晋分家时,赵国占领的是晋国北部地区,差不是现在的山西中部与北部地区,这些地方山地较多,不太利于农业发展。所以当时赵国的君主都希望能占有更多的中原地区,那里的肥沃的大片土地。
赵国从晋阳迁都到中牟,其原因在于赵国公族的以中原文明为贵的思想,不愿意偏居于北方戎狄杂处的地方。中牟经过赵国君主几代经营,又成为一个经济繁荣、文化发达之地。
从中牟迁都到邯郸是起于一起叛乱,叛乱的公族势力盘踞在中牟,外面又有魏国势力相呼应,这让赵国国君感到不安全,就把都城迁到了邯郸,邯郸的其独特的地理条件。
它背靠太行山,南临漳河,交通非常发达。经过几代经营,邯郸果然成为了天下之通衢,汇合了各地的商贸活动。赵国都城的南迁,在中原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应。
一些小国,如卫国等,整日忧心,史载卫人出城捡柴禾,都不敢抬眼看一下赵国的都城。赵国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卫国的73个城邑。
然而更为严重的反应在于其他大国的行动。赵国是中原大地上的后来者,在他之前,魏国与齐国已经有相当牢固的存在。赵国把都城迁到中原,引起了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。
魏惠王即位之初,发生了内乱,赵国与韩国联合进攻魏国,一度将事个魏都控制起来。这时赵韩两国对如何对待魏国发生分歧。
韩国要把魏国分为两部分,这样形成的两个国家都很小,就不会有大的威胁了;而赵国不同意把魏国分成两部分,却主张换一个君主。结果谁也不服谁。赵国就先行退兵了,韩国无力独自左右魏国政事,也被赶出了魏国。
魏惠王站稳脚跟后,也把都城从西部靠近秦国的安邑迁移到东部的大梁,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一带。这一来中原的战事更加激烈了。魏惠王为了复仇,数次攻打赵国,将其都城邯郸也攻了下来,史称“邯郸之难”。
然而魏赵两国相攻,得利的却是其他国家。齐国以孙膑为军师,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,大败魏军。从而赵魏两国在中原的力量都受到了限制。而秦国也趁机攻占魏国,把老都城安邑也占领了。
可以说,不管是赵国还是魏国,都在逐鹿中原时没占到便宜,反而因为互相争斗,导致强敌的崛起。
中原战场的果子不好吃,赵国认识到了这一点,于是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。赵国也就不太积极介入中原地区的战争,它在邯郸之南修建了长城,以抵御各国的进犯。
然而由于赵国占有了卫国70多城,获得利益相当大,魏齐等人就不愿意他退出中原战场,不断进攻它。而赵国就是不采取主动的反击手段,甚至挖开黄河来阻拦敌军。
与此同时,赵国发展战略形成了根本性的转变,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北方。在赵武灵王继位后,他采取北进策略,将楼烦、东胡等族的区域归入了自己的范围,此外,他还率领士兵20万经过五年作战,把中山国灭亡,收入囊中。
通过北进策略的实施,赵国扩大了2000里土地,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,成了战国晚期唯一可与秦兵单独对抗的国家。
从赵国迁都的情况来看,它先是看到了中原富庶,所以抢到了一大块土地,然而也付出了很大代价,邯郸一度被攻破;眼看着中原战争的泥潭太深,赵国又坚持地执行了向南防守,向北扩张的策略,开辟了开阔的北方领土,使实力提高了一个层次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赵国
关于本次赵国和战国赵国起名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,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,我们非常高兴。